共12劃,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
例句
9、煙臺蟹醬鼎鼎有名,香飄國內(nèi)外。
10、這種水稻很不一般,它就是普格縣鼎鼎有名的特爾果紅米。
11、在我國,掌管錢財利市的除了鼎鼎有名的趙公元帥以外,還有招財童子、利市仙官一類職位較低、名頭較小的神明。
12、他的外號在六中是鼎鼎有名的,我們都叫他男姐。
13、而且還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崇禎帝,一個申明赫赫的亡國之君,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卻終極換的個‘自掛東南枝’的悲劇的天子。
鼎/筆畫
共12劃,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
鼎(拼音:dǐng)是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鼎本意是古代的一種煮食品的用具。在古代,鼎不僅僅是用來烹煮食品,也是放在宗廟里祭奠用的一種禮器。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壯盛。
“鼎”字共有12畫,筆畫順序為: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
“鼎”,普通話讀音為dǐng?!岸Α钡幕竞x為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如銅鼎、鼎食;引申含義為鍋,如鼎罐、鼎鍋。
在日常使用中,“鼎”也常做形收留詞,表示顯赫,盛大,如大名鼎鼎。
共12劃,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
例句
6)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
(7)他是會中大老,向來一言九鼎。
(8)老廠長向來說到做到,一言九鼎。
(9)他是政壇的大老,一言九鼎,舉足輕重。
(10)這場紛爭就在長老一言九鼎下平息了。
(11)奧巴馬現(xiàn)在是黑人文化的教父,一言九鼎。
(12)我身分卑微,所說的話也許無法一言九鼎,但我一定說到做到
1.橫折鉤
2.豎
3.橫
4.撇
5.豎
6.橫
7.撇
8.豎
9.橫
10.撇
11.豎
12.橫
13.撇
14.橫
15.橫
16.捺
“鼎”字共有12筆畫,筆順: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
說文解字注:(鼎)三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三足?耳謂器形,非謂字形也。
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臺也。易曰:鼎黃耳。和當作盉,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許亦從俗通用。象析木?炊。巳下次第依韻會所據(jù)小徐本訂。片者,判木也。反片爲丬。
一木析爲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張氏參誤會三足?耳爲字形,乃高析木之?旁爲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旣辨之矣。
鼎的筆順為“一、橫,二、豎,三、撇,四、捺”。
由于漢字的構(gòu)成方式是按照一定的筆畫順序進行書寫,而鼎這個字的筆畫順序是先畫橫,再畫豎,接著畫撇和捺,所以其筆順為“一、橫,二、豎,三、撇,四、捺”。
假如你想更深進了解漢字的構(gòu)造和筆畫順序,可以學習一些書法基礎(chǔ)知識或參考一些相關(guān)書籍。
鼎筆畫順序?qū)懽髫Q、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
鼎[dǐng]漢語文字
鼎(拼音:dǐ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guī)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鼎。鼎是古代的一種煮食品的用具。在古代,鼎不僅僅是用來烹煮食品,也是放在宗廟里祭奠用的一種禮器。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壯盛。
筆畫順序為: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
鼎鐺
[dǐngchēng]
基本解釋
鼎和鐺。泛指煮器。
鼎的筆順應該先寫目,再寫一字邊爿,然后寫右邊右上角丨-丨,再在下角一丨。
鼎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鼎的筆畫圖是:基本釋義1、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業(yè):定~。問~。3、大:~力。~言。4、鍋。5、姓。6、正當;正在:~盛。擴展資料相關(guān)組詞 九鼎 鼎足 鼎立 鼎助一、九鼎[jiǔdǐng]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象征九州,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誠信就是說話算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二、鼎足[dǐngzú] 鼎有三條腿,比喻三方面對峙的局勢:三國時期,魏、蜀、吳各據(jù)一方,鼎足而立。三、鼎立[dǐngzhì] 三方對立。鼎有三足,故名: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艱,六紀于茲,瓜分鼎立。四、鼎助[dǐngzhù] 敬辭,大力相助(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作為領(lǐng)路人與展路石的他,鼎助了濰坊棋史的嬗變與奔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lián)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