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張旭
張旭(658--744)。字伯高,號季明。唐開元吳(今蘇州)人,官至金吾長史,曾任常熟尉。善書法,以草書為最,時人稱為"草圣"。相傳他喜飲酒,常于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筆,甚或用頭發(fā)沾墨作書,因稱"張顛"。他把當(dāng)時流行的"今草"書體,發(fā)展成為筆法放縱,字形繁多變化的"狂草"書體,做到筆未落而意在先,書雖盡而心相連,成為我國狂草書體的奠基人。傳說顏真卿曾向他請教楷書。懷素和尚繼承和發(fā)展了他的草書,而以狂草得名,被稱為"以狂繼顛"或"顛張狂素"。張旭草書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被唐文宗贊為"三絕"。張旭也能詩,長于七絕。留傳下來的書法,正書有碑刻《郎官石記》,草書散見歷代集帖中,墨跡有《草書古詩四帖》。張旭在常熟城區(qū)的住地,名醉尉街,沿襲至今。舊居后有洗硯池。另周神廟弄有草圣祠。
參考資料:
本回答由網(wǎng)友推薦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唐代書法家張旭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稱他為“草圣”。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fā)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詔書一到洛陽城,頓時轟動了那些飽學(xué)之士。他們紛紛向張旭道喜,慶賀他以卓絕的努力奪得了最高獎譽(yù)。張旭作揖一一致謝,并設(shè)宴款待洛陽名流。席上,有人提議張旭談?wù)劜輹健敖^”的秘訣,張旭推辭不過,謙虛的說:“各位見笑了,我自知淺陋,皇上獎掖,收之有愧。說到秘訣,無非在‘用心’兩字?!?/p>
張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便說:“少陵曾對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寫過一首詩,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諸位是知道的。在鄴縣,我有幸見過公孫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時,都引起我的聯(lián)想:她將左手揮過去,我就立即觸到這次姿態(tài)像個什么字;他跳躍起來旋轉(zhuǎn),我想草書中的‘使轉(zhuǎn)’筆鋒的馳騁應(yīng)如此罷!他那整個起舞的姿態(tài)音容,給我一個全面的草書結(jié)構(gòu)的啟發(fā)?!?/p>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杜甫筆下的張旭,活脫脫的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的神采一直為世人所傾倒。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yè),有稱于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dá)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xué)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fā)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biāo)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lián)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