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冠疫情對民航業(yè)的影響此起彼伏。寧波機場認真貫徹執(zhí)行省、市和民航關于“外防輸進、內(nèi)防反彈、人物同防”各項管控舉措,全面升級防疫舉措,牢牢守住寧波疫情防控的“空中門戶”。同時,堅持疫情防控與生產(chǎn)經(jīng)營“兩線作戰(zhàn)”,狠抓安全作風建設,強化隱患排查治理,順利完成春運、五一小長假、暑運等客流高峰以及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展覽會等重要任務保障;成功完成進離場分離飛行程序?qū)嵉仳炞C試飛工作,進一步提升寧波機場運行收留量,進步運行效率。
2005年4月1日,寧波航空口岸對外籍飛機開放得到國務院正式批準;同年12月17日,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命名揭牌,寧波成為長三角地區(qū)繼上海、南京、杭州之后的第四個國際機場。隨著口岸設備的完善,航班量不中斷增長,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得到逐步進步。為此,機場同步啟動飛行區(qū)改擴建工程項目,至2009年通過行業(yè)驗收,當年機場飛行區(qū)等級由4D提升為4E。從2005年至2011年,寧波機場兩年一個臺階,接連突破客流量百萬整數(shù)關口,雄鷹展翅,欲上穹蒼。
圖:寧波櫟社國際機場T2航站樓 寧波機場供圖
圖:1984年11月16日,第一架通航飛機降落在寧波莊橋機場
1985年8月,國務院、中心軍委正式批準新建一座民用機場。1990年6月30日,耗資1.26億元的浙江省第一座民用機場--寧波櫟社機場建成通航。自正式投進營運開始,旅客運輸量以每年均勻60%的速度增長,被國內(nèi)同行譽為“航站四黑馬”之一,機場迎來了快速發(fā)展期,客貨吞吐量屢創(chuàng)新高。1996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從0到100萬,從無到有,寧波機場邁向發(fā)展新臺階。
建成通航,振翅翱翔
堅守門戶,書寫華章
說起寧波機場,很多人已不記得它有“新”、“老”的說法,只有少數(shù)“老寧波”會偶然憶起寧波機場的舊址及其歷經(jīng)的風雨。1984年的夏天,根據(jù)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的總體需要和寧波市外向型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要求,國務院、中心軍委批復莊橋機場為軍民適用機場。同年11月16日,隨著一架標有“中國民航”字樣的安-24型客機緩緩降落在寧波莊橋機場,寧波民航發(fā)展史的序幕正式拉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lián)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