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空航天制造行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大形勢下,航空鈦材消費占比持續(xù)提升,具體占比由2018年的17.9%提升至2020年18.4%,2020年其總應用量達到1.7萬噸,近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增長強勁。
在現今全球航空鈦材供給鏈上,俄羅斯占據著重要地位。從原料端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海綿鈦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16%。從航空鈦材本身來看,固然歐美主要航空器制造商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就積極對相關材料進行儲備并尋找俄羅斯鈦材的替換供給商,然而成效并不明顯。時至本日,源自俄羅斯的鈦材仍然在主流航空器OEM中仍占據較大比例,波音航空鈦材來源的~35%,空客航空鈦材來源的約~50%都源自俄羅斯。而像巴航產業(yè)以及其他更小的OEM企業(yè),其航空鈦材來源幾乎100%來自俄羅斯。
從鈦礦端來看,全球鈦資源按二氧化鈦當量計,總儲量約8.2億噸,資源量超過20億噸,其中鈦鐵礦的占比約94%。中國鈦鐵礦資源豐富,全球占比約30%,僅次于澳大利亞(約33%)。但從品位上看,中國鈦礦呈現貧礦多,富礦少,整體品位偏低的特點。90%以上的鈦礦為巖礦型釩鈦磁鐵礦,脈石含量高,結構致密,選礦分離困難。疊加國內選礦技術尚不成熟,導致中國高端鈦精礦產量不足,長期依靠從澳大利亞、莫桑比克及肯尼亞等國家進口。
> 資金門檻高:用于鈦錠熔鑄的真空自耗電弧爐、電子束冷床爐以及鈦材所使用的高噸位快鍛機等設備價格昂貴,而且由于下游航空航天行業(yè)本身的特性所造成的認證流程較長的等原因,對生產企業(yè)資金體量和活動性也帶來了較高要求。
再者,國內鈦材的下游應用結構也反映出其結構性缺陷。鈦材料的主要下游應用有航空航天、電力、化工、海洋工程以及其他領域。其中高端產品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負責航空航天器主承力結構、次承力結構以及發(fā)動機500℃以下的部位構筑。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以航空航天應用為代表的高端鈦材占到了46%的下游份額。而在中國,鈦材超過80%的下游消費依舊以產業(yè)和其他較低真?zhèn)€應用領域為主,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較大,結構優(yōu)化潛力巨大。
新形勢下中國鈦材制造企業(yè)所應關注的關鍵議題
航空鈦材行業(yè)的特點集中體現為“三高”:高門檻、高集中度和高毛利。高門檻是行業(yè)的核心特點,高集中度和高毛利則是高門檻所帶來的直接結果。
我國鈦產業(yè)總體呈現體量大但高端產品不足的現狀,這種特征首先體現在鈦材生產的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上。
● 2016年以后:改革期,經過波動期的調整,供需關系逐步穩(wěn)定,產量穩(wěn)步增加的同時落后產能逐步出清,進進增量提質的改革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lián)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