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3日,這架編號為“208”并有“中國民航”字樣和國旗涂裝的伊爾-18型專機,由40歲的張瑞靄領(lǐng)隊,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機長劉崇福、徐柏齡和飛行員郭紹會、李繼成組成3個飛行機組,從卡拉奇騰飛,開始了新中國民航最遠的一次航程。
伊爾-18最大飛行高度是10000米,而航線必須經(jīng)過均勻海拔5500多米的昆侖山脈,一旦碰到下沉氣流將很危險。伊爾-18是蘇制飛機,嚴冷條件下起降肯定沒題目,但是此往非洲天氣炎熱,發(fā)動性能否順利啟動。非洲地區(qū)經(jīng)濟不發(fā)達,機場、通訊設(shè)施落后,加之當時國際政治形勢復雜,這次專機飛行挑戰(zhàn)巨大。
中國自1959年9月起引進伊爾-18,在一些航線上取代伊爾-14型飛機,擔負起主要干線的運輸飛行和大量專機、包機任務(wù)。這款飛機的到來,也標志著中國民航從使用活塞式螺旋槳飛機開始過渡到使用渦輪螺旋槳飛機。
周總理率團出訪坦桑尼亞前,他提出要乘坐中國民航自己的飛機。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我國領(lǐng)導人乘坐自己飛機出訪的國家,只限于周邊建交的國家,遠程航線都是包租外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就在1965年3月,周總理訪問羅馬尼亞時乘坐了巴基斯坦的波音飛機,而被人問及為何不乘自己國家飛機,他國元首出訪都是乘坐本國的專機。這次回國途中,周總理對隨行的民航同道指示道:中國民航的飛機一定要飛出往!
面對沒有先例可循的飛行,唯一的方法只有試航。1965年5月28日,張瑞靄帶領(lǐng)預備充分卻心懷忐忑的15人機組踏上試航之路,4天內(nèi)把沿途12國的機場位置、導航臺位置和頻率、氣象資料以及這些國家所規(guī)定的禁區(qū)等航線資料都了解透徹,每一個經(jīng)停機場都了然于胸。6月1日試航完成,提前到巴基斯坦做好檢查并鉛封飛機,等待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和代表團一行乘坐空軍專機抵巴。
但是,此往非洲東部、赤道以南的坦桑尼亞,將途徑12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國民航的飛機從未飛過這么長的航線,也從未到過如此之多的國家。周總理卻給了機組莫大的鼓勵:“這是建國以來中國民航飛得最遠的一次,我們一定要飛出往,我跟你們一起往實踐。”
此次行程4萬多公里,穿越赤道飛向南半球,在當時尚未回回國際民航組織,得不到相應(yīng)國際航行支持和基本沒有外助的情況下,中國民航第一次在洲際飛行的舞臺上向全世界展示了自身風采與實力。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中國境內(nèi)全程乘坐中國民航專機,打破“美國總統(tǒng)出國訪問從來不乘坐他國飛機”的慣例。
▲中國民航總局第一任飛行大隊隊長張瑞靄
“迅速預備伊爾-18型專機,執(zhí)行周恩來總理率政府代表團訪問坦桑尼亞的專機任務(wù)。”1965年5月24日,中國民航總局第一任飛行大隊隊長張瑞靄接到命令。
1965年6月4日16時,晝夜兼程的伊爾-18專機準時飛抵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機場。4天訪問結(jié)束后,機組再次遭遇困難:蘇丹政變,全國戒嚴,機場封閉,回國航線被切中斷。緊急關(guān)頭,周總理協(xié)調(diào)各方關(guān)系,最后借道尚未建交的埃塞俄比亞。但是臨時借道,機組沒有當?shù)厝魏物w行資料,飛行難度可想而知。更意想不到的是在落地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時,一場雷雨還與專機“搶跑”。當?shù)貦C場塔臺建議機組“復飛”,張瑞靄判定該情況已不能復飛,上空全是雷雨區(qū),他果中斷下令降落。當飛機轟叫著安全著陸時,一場傾盆大雨也如約而至。6月11日12時,專機降落在北京西郊機場。
很快,在專機經(jīng)停的第一站巴格達,第一次遠航就遭遇了險情——當專機預備降落時,巴格達機場忽然停電。降下往還是拉起來?降下往萬一出題目呢?拉起來飛往第三國的話,油量不夠、情報也不足……就在危機關(guān)頭,周總理十分鎮(zhèn)靜地安慰機組;“我相信你們有處置能力,會找到辦法的。”張瑞靄與劉崇福、徐柏齡3人經(jīng)過短暫商量,果中斷決定:降落。憑借自身經(jīng)驗和過硬的飛行技術(shù),在黃昏最后一絲余暉中,伊爾-18專機穩(wěn)穩(wěn)地降落在巴格達機場跑道上。而后,飛機加完油,機場依然沒有電,鐵路運輸 上??者\,專機在探照燈有限的照射下再次騰飛。飛臨蘇丹時又遭遇熱帶風暴,飛機顛簸得像只風雨中的小飛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lián)運 |